近日,吉林省教育厅正式公布《2026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我院人工智能研究室学术带头人王楠教授、大数据研究室学术带头人刘颖教授主持的两项课题均成功获批重点项目,标志着我院在推动学科交叉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
此次获批的两项重点课题,研究院均深度参与相关合作申报与研究支持工作。作为吉林财经大学学科交叉创新的核心平台,我院依托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跨学科资源整合等领域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为课题研究框架搭建、技术路径优化及实践方向校准提供关键支撑,有效实现交叉学科力量与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的精准对接,助力课题在评审中脱颖而出。
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始终秉持“以交叉促创新、以融合促发展”的核心理念,聚焦高等教育改革与财经领域发展的核心需求,通过搭建多学科协同研究平台,在“人工智能+教育评价”“新工科+财经特色”等交叉研究方向持续发力,已逐步形成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研究特色。未来,我院将进一步深化与学校其它学科的协同合作,围绕数字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开展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交叉研究,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坚实的科研与实践支持。
立项信息
1. 课题名称:AI技术赋能下基于全场景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教学效果评价系统研究与应用
主持人:王楠 教授(人工智能研究室学术带头人)
参加人:孙善武,相甍甍,安佳,卢思含,王淇,梁美娟
研究内容:针对微表情与多模态证据链粒度过粗、评价指标与证据脱节等问题,本项目以自建多模态教学数据集为基础,将可解释多模态、微表情增强与融入教师模态的教学评价三条技术线耦合,研究以细粒度事件为核心的多模态预训练与可解释表示学习,并以课堂注意、互动与理解等教学效果为下游任务构建模型,在评估预训练表示与解释质量的同时,达成高可信度的教学效果评价与可执行干预。
2. 课题名称:财经类高校新工科专业结构优化机制探索与实践
主持人:刘颖(大数据研究室学术带头人)
参加人:于智龙,王婧美,丁楠,马心陶,姚瑞森,孙楠
研究内容:针对当前财经类高校新工科建设中的“结构失衡、融合不深、实践不足”等问题,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专业结构优化机制。课题围绕“问题分析-机制构建-实践落地”的研究逻辑,设置三大核心研究内容,形成“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研究框架。在理论层面,聚焦当前数字人才培养的主要困境,明确优化方向;探索财经类高校新工科专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机制,丰富新工科建设理论体系,完善学科交叉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层面,构建适配数字经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财经学科与新工科的深度融合,最终提升财经类高校在新时代的竞争力,为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输送具备财经思维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期编辑:卢思含
初审:卢思含
复审:马蔷
终审:木仁